中国石油集团2025年工作会议书面交流摘登

中国石油集团2025年工作会议书面交流摘登
2025-01-20 08:45:00 市场资讯

加速上扬成长“第二曲线”

大庆油田公司

  2024年,大庆油田在集团公司党组的坚强领导下,以当好能源保供“顶梁柱”为责任使命,深入落实集团公司党组关于谱写“四个新篇”的要求,苦干实干,顽强拼搏,持续上扬成长“第二曲线”。

  坚决实现高质量稳产强保供,谱写曲线上扬发展新篇。一是力求储量更足。深化全盆地认识与实践,常非并重、海陆相并进。二是力求减量更小。大力推进“压舱石”示范工程,3年累计增产超百万吨。三是力求增量更大。快速推进页岩油效益建产,迭代创新技术工艺。纵深推进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

  坚决谋求科技自立自强强支撑,谱写曲线上扬科技新篇。直面老油田持续提高采收率、页岩油规模效益开发等世界级难题,攻坚“卡脖子”技术,努力在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标杆示范中提气争气。一是攻坚高含水老油田极限开发技术提气争气。二是放大高能级平台优势提气争气。三是提升石油行业国际标准话语权提气争气。发布我国首个采油设备领域国际标准。

  坚决推动产业链内生再造强实力,谱写曲线上扬改革新篇。强力推进新一轮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突出“专业化发展”,完成钻探业务专业化重组,深化“一体化统筹”。

  坚决推广红色网格强治理,谱写曲线上扬党建新篇。立足基层党建“三基本”建设与“三基”工作有机融合,做好“党建+管理=治理”这篇大文章,学习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生产班组和党支部下面细分红色网格单元,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迈上新台阶。

 开创世界一流炼化一体化企业新局面

广西石化公司

  2024年,广西石化坚决贯彻集团公司党组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生产经营、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和生产准备、装置停工大检修等任务,以转型升级新成效,加快向经营型转变的步伐。

  落实加快经营型转变要求,大力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一是稳定炼油生产安全基本盘,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连续4年获得集团公司“先进集体”称号,成为首家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称号的石化企业。二是持续提升市场经营能力,优化原油采购,抢抓机会油种。优化产品结构,大力减油增化。降低燃动成本,优化蒸汽平衡。三是聚焦提升“双碳三新”水平,加大新能源指标获取力度。实施改造优化,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名录。落实“四个面向”要求,履行科技创新主体责任,加大技术难题攻关力度,加强科技成果应用。

  统筹项目建设和生产准备,奋力迈向炼油化工产业链和价值链中高端。一是积极推进贸易型企业建设,全面融入集团公司沿海炼化企业战略布局。二是深入实施“六化”建设,全面推行标准化设计。大力推进信息化进度管理、无土化施工、精准化投资管控。三是快速有序推进生产准备,完成《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生产准备纲要》等纲领性文件编制。

  高质量推进装置大检修,全力夯实新周期新阶段一流企业建设基础。实现绿色停工、效益停工。贯彻精益化检修要求,落实计划准备、工作包、排程、验收总结四大核心任务,推动大检修工作标准化、系统化、程序化。

加快推动综合能源服务商建设

湖北销售公司

  2024年,湖北销售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党组决策部署,聚焦主责主业、提质增效、深化改革三个关键,坚持弱鸟先飞,坚决摆脱贫困,推动企业效益上规模、管理上水平、发展上台阶,持续奋进高质量发展、推进一流销售企业建设。

  聚焦主责主业,坚决推进做强做优做大。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既端牢“饭碗”,也多打“粮食”,推动主油、非油、补能三大主业协同发展。一是毫不动摇稳住油品“基本盘”。二是多快好省打造非油“接续盘”。2024年,非油毛利实现增长,规模保持在销售公司第一方阵。三是优质高效布局补能“未来盘”。新能源业务实现从零起步、从无到有,清洁能源转型驶入快车道。

  聚焦提质增效,坚定提升运营效益效率。战略性推进提质增效行动,既注重“加法”,也做好“减法”,巩固本质扭亏成果并加速向价值创造迈进。一是持续提升盈利能力。依托加管3.0系统精益营销组织,量效把控水平进一步提升。二是持续提升资产质量。综合布局“关、停、并、转”,大幅降低经营风险。三是持续提升成本优势,“两利五率”指标在区外销售公司中名列前茅。

  聚焦深化改革,坚持激发运行活力动力。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把改革作为关键一招,压茬推进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持续提升治理效能。一是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健全选人用人机制,树牢正确用人导向。二是深化运行机制改革。顺应大部制改革需要,强化运营服务中心建设。三是深化阿米巴2.0升级版打造。全面推行“‘五型’班组+阿米巴”共建模式,持续提升基层执行力、战斗力、创造力。

冲刺建设世界一流全球能源贸易商

国际事业公司

  2024年,国际事业公司牢记重大嘱托,勇担职责使命,有效应对宏观环境多因素交织、能源格局多领域重构、贸易流向多链条变革的形势挑战,保持商务部“内外贸一体化经营领跑者企业”称号,被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委授予“现代流通企业全球竞争力培育重点领军企业”荣誉称号。

  坚持极限思维,在贸易保供中展现价值。着力加强风险研判和战略预置,动态完善贸易战略保供方案,形成可量化、可执行、可评估的标准化模板,提升“资源、物流、结算”三大环节保障水平。一是增强多元油气资源保障。二是夯实自主可控运力支撑。三是完善闭环结算体系。首次实现央行数字货币桥人民币跨境结算,公司境外资金池2.0版获评“亚当·斯密”奖。

  坚持一体协同,在降本增效中贡献价值。发挥全球营销网络优势、提升贸易灵活优化能力,弥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诉求差异。一是“炼化+贸易”一体化经营成效显著。二是出口保畅作用突出。三是产业链保优价值彰显。首次开展运费保值业务。

  坚持全球运营,在营销拓市中提升价值。坚持“行商行销”理念,中国石油全球油气客户交流活动形成品牌效应,贸易“朋友圈”持续扩大。一是创新内外双循环业务布局。二是优化全球资源统筹配置。三是构建新旧动能融合发展格局。连续3年获评全国碳市场优秀市场服务及管理实践企业,完成集团公司首单国际碳信用跨市注销交易。开展全球首笔生物航煤实货窗口交易,入选商务部人民币国际结算案例集。四是提升治理管控水平为业务把关赋能。贸易量效跻身国际同行第一梯队。

打造新材料创新高地

上海新材料研究院

  自成立以来,上海新材料研究院按照集团公司党组提出的“高起点、快节奏、立长远、上一流”要求,锚定“着眼发展新兴产业,支撑公司炼化业务转型升级”发展定位,全力构筑新材料创新高地,矢志不渝向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速迈进,为中国石油炼化业务转型升级提供坚实支撑。

  坚持“三新三化”原则,高起点打造充满活力的新型研发机构。聚焦改革赋能,深刻诠释“三新三化”内涵。汇聚天下英才,厚植人才成长土壤。坚持薪酬分配向关键岗位、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和重大战略任务急需、重点领域稀缺的特殊人才倾斜。搭建新型用人体系,激发发展内生动力。着力构建竞争择优与末位淘汰机制,推动人才队伍量质齐升。

  坚持“边建设边运营”,快节奏推动研发环境与实力同步飞跃。边建设、边运营、边出成果,重大科技成果加速产出。2024年,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被认定为上海临港链主企业。紧密对接新材料产业终端应用需求,持续推动科研项目产业化和商业化。智能技术融合,提升信息化建设效能。建立起开放包容的信息化平台,切实提升研发效率与质量。

  坚持“开放包容”理念,立长远构筑创新协作的研发管理新范式。实现多元文化互融共创,打造创新协作的研发新范式。建立“首席科学家负责制”,构建“市场主导”的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模式、灵活高效的扁平化管理体系,打造专业人才各司其职、科研人员心无旁骛“零负担”投身科研的项目管理运行机制,推动上海新材料研究院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之路上奋勇前行。

以科技自立自强打造高水平战略支持

东方物探公司

  2024年,东方物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论述精神,坚决落实集团公司党组决策部署,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履行找油找气责任、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战略支撑,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有效提升了战略支撑力和核心竞争力。

  坚持“四个着力”,突破关键技术,全面提升战略支撑能力。东方物探把需求作为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履行找油找气使命,全力提升技术服务能力。一是着力国家所需。牢记重大嘱托,胸怀“国之大者”,首创陆上宽频宽方位高密度地震勘探关键技术体系,荣获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二是着力集团所需,全力服务集团公司资源战略。三是着力油田所需,加大物探新技术新方法新装备应用力度。四是着力市场所需,为“一带一路”油气合作提供“中国技术方案”。

  优化“四项机制”,深化管理变革,充分释放创新活力动力。东方物探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助推器,以思想的解放、机制的优化破除科技创新障碍。一是优化战略研究机制。二是优化科研立项机制。三是优化科研攻关机制。四是优化人才发展机制。

  打造“三大平台”,推进产研融合,全面落实“五位一体”布局。东方物探把创新平台建设作为推动创新资源集聚、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发展的重要抓手。一是加快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国家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创新中心正式获批。二是推动国家级项目平台落地。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高质量技术供给能力。三是深化创新联合体平台落实。打造高能级协同创新环境,推动物探采集处理解释智能化发展。

以创新驱动世界一流测井公司建设

中油测井公司

  2024年,中油测井认真贯彻集团公司党组“打造更多探测利器,练就发现油气的火眼金睛”的工作要求,以自主成套测井装备和国产软件为研发重点,全力打造一流的装备软件。

  着力科技自立自强,创新成果集中涌现。整合内部研发资源,成立“两院一中心”,归核化设置十大项目,与国内外高校院所、高新企业全方位务实合作,聚力锻造探测利器。一是关键技术自主可控。二是主力装备迭代升级。以“平台+项目”模式加速技术复用与仪器升级,以“科研+专班”研发推广方式实现装备快速应用。三是前沿技术形成储备。

  着力优质服务油气,核心功能显著增强。聚焦服务保障上游业务“四大工程”高效实施,与11个油气田共建测井联合研究中心,一体推动油气增储上产。一是重点工程保障有力。二是靠前支持提速提效。规模应用安全高效装备,有效提升复杂井况作业能力。三是找油找气价值彰显,测井地质家“眼睛”作用充分发挥。

  着力科技转化创效,市场开拓卓有成效。贯彻“二十四字”营销工作方针,大力实施补链延链强链,全面推动国内、海外、新兴三大市场协同发展。一是国内市场提质增效。坚持靠前支持、有感服务,实施市场增量考核。二是海外市场迈向高端。一体推进资源调配、市场开发和装备升级。三是新兴市场多点开花。成立五大工作专班,统筹内部研发集成、试制推广、服务应用和支持保障资源,打造专业化发展优势。

以科技创新引领数智产业发展

昆仑数智公司

  2024年,昆仑数智紧紧围绕三个方面核心要求,持续增强数智服务核心功能、提高数智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数智科技公司。公司获评2024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能源化工类百强企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综合竞争力百强企业。

  坚决打好“数智中国石油”建设攻坚战,在先锋队主力军作用发挥上展现新作为。围绕“业务发展、管理变革、技术赋能”三条主线,一体推进三大工程建设。一是强化集中攻坚,全力保障信息化补强工程。加油站管理系统3.0在全国2万余座加油站全面上线,云梦泽智慧平台各业务和功能全面上线。二是注重以点带面,积极推进数字化赋能工程。三是坚持前瞻布局,全面参与智能化发展工程。

  坚决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在科技创新引领数智产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深入实施创新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深度融合。一是着力打造油气工业互联网,为新型油气工业化提供全面支撑。二是着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把握数智化转型自主权。三是大力推动数智产业创新发展,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坚决打好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战,在激发内部动力活力上见到新成效。以科改示范行动为契机,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变革。一是坚持“两个一以贯之”,推进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二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持续推进组织变革与数字化转型。三是坚持市场化导向,构建常态化“三能”机制。

走好产融结合特色化发展道路

中油资本公司

  2024年,中油资本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集团公司资本和金融工作会议要求以及集团公司党组各项决策部署,从高质量党建、金融服务等方面,深化改革创新,取得好于预期的业绩。

  胸怀“国之大者”,厚植高质量党建优势。牢固树立“在金融领域为党工作”理念,坚决按党的方针办金融、按党的纪律管金融、按金融监管与国资监管政策发展金融,坚定不移遵循集团公司党组规划的蓝图大步向前。

  聚焦“企之要情”,夯实高质量专业本领。恪守金融本源,坚定走产融结合特色化发展道路,深化金融需求研究,匹配适宜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服务集团公司新质生产力培育,打造“品牌+营销”、包片营销、组团营销等创新模式。

  强化底线思维,筑牢高质量资产基石。完善风险监测预警机制,落实“四早”原则,强化重点领域存量风险化解。扎实推进依法合规治企,强化金融法治建设与合规管理,大力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为金融业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直面短板弱项,健全高质量治理机制。坚持把改革作为破除体制机制弊端的关键一招,发挥专业公司统筹组织优势,严格把控时间线推进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企业核心功能、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坚持人才为要,建强高质量人才队伍。扎实开展人才强企工程深化年活动,持续完善“生聚理用”人才发展机制,聚力组织体系优化、干部队伍锻造、人力效能提升、动力活力激发,实现石油金融干部人才配置更优。

全力推动新能源新业态跑出加速度

济柴动力公司

  2024年,济柴动力坚决贯彻集团公司党组决策部署,加快实施高端化升级、数智化改造、绿色化转型、市场化改革、精益化管理“五化行动”,全力拓市场、抓创新、提质量,企业建设迈上新台阶。

  突出以快为要,明确新能源新业态新思路。围绕“加快向自立自强的战略支持转变”要求,济柴动力强化顶层设计,明确新能源新业态发展主体思路,做大做特新能源业务,做快做实智能装备新业态。

  突出以实为本,筑牢新能源新业态基本盘。抢抓战略机遇,因地制宜,深挖潜力,快步打造生产链,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一是完善组织体系。二是推进产能建设。三是创新经营模式。

  突出以优为基,打造新能源新业态策源地。坚持科技引领,着力培育特色新产品,提升核心竞争力。一是推进自主核心技术研发。二是发挥联盟攻关优势。与深圳新能源研究院、煤层气公司开展技术合作,与西安交大联合开发产品。三是积极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与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合作,同步共享行业领先核心技术。

  突出以效为先,构建新能源新业态示范区。加快推动新能源新业态产品推广应用,打造一批示范项目。一是储能项目取得多点突破。打造集团公司首个零碳井场智能微网综合能源应用场景一体化解决方案,在新疆、青海等油田实现稳定运行。二是智能加注产品实现场景应用。三是CCUS产品获得用户好评。第二代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组在吉林油田CCUS百万吨级示范工程成功应用。四是新业态产品走向市场。

7*24小时

刷新 更多 >

查看更多

最近访问股